首页 > 科技 > > 正文

单身族老龄化增多 提升独居者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势在必行

2021-03-19 11:18:25    来源:IT之家

牛年春节,一条 #独居女子受困 30 小时# 的新闻在团圆夜登上了热搜。独居生活求助之道,也让人们突然意识到,早在数年前 NHK 纪录片中提到的日本 “无缘社会”,已经不是 “别人家的故事”,而是当下中国无可阻挡的大趋势。

急病、意外、焦虑、孤独…… 独居生活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但与此同时,自由、轻松、低负担,也是独居的题中之义。

其实早在十年前,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一人户家庭比例就已经达到了 24.8%(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单身家庭所占比例接近。只不过,许多有独居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高速增长的转型期被消化或转化了。

那么,当中国进入发展 “新常态”,单身族、老龄化越来越多,如何提升独居者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也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势在必行的社会议题。

而与十年前所不同的是,今天,我们有 AI。

对很多独居者来说,与陌生人打交道是一件带有压力和未知的事情,那么,不妨考虑一下与智能之物们 “再续前缘”吧。

技术的应许之地:让独居者成为 “有缘人”

日本的经历已经证明,“无缘社会”会导致许多社会问题:有人担心自己 “独自死在家中,却没人发现”;有人因为常年没有可以说真心话的朋友而倍感孤独;有时候仅仅因为忘带钥匙进不了房门,都能让城市独居白领行走在崩溃边缘……

开篇提到的故事中,独居女孩的求生 30 小时中,就经历了敲击水管、呼唤各种智能系统等各种求助方式,是靠一个素不相识的邻居伸出援手获救。

在这个人与人的边界感和距离感愈加割裂的年代,万物互联互通、科技无处不在能否成为独居者的庇护所呢?

答案是可能的。

我们知道,独居者不用承担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的成本,反而在个体消费与自身投资上更有意愿,这也直接带动了 “单身经济”:小型家电、家政服务,甚至小型出行代步工具 “老头乐”都被单身青年们带火了。

那么,智能硬件究竟该如何与独居者建立 “缘分”?

安全,是独居生活最迫切的诉求。老年人担心意外死亡,年轻人则既担心外出时家里的安全情况,又害怕独自在家时的潜在危险。甚至相比于危险本身,这种恐惧和焦虑反而是更可怕的 “酷刑”。

而受限于隐私空间,独居者的安全保障往往只能由硬件来完成。

首先是全屋安全。目前不少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铃都开始以 “异常报警”为卖点。一旦发现门外或室内出现陌生人逗留踩点,都能够抓拍报警,并上报到手机提醒,同时将画面存储在云端做备份。

海外有开发者打造的智能门铃,带有 “safesound 变声对讲”,用户可以进入手机对讲模式,用 “大叔音”“猛男音”与门外的快递员或者陌生人对答,能够有效缓解独居女性的焦虑感。

此外,针对需要及时救助的意外情况,近年来也涌现出不少新的硬件与服务。

比如给智能摄像头搭载摔倒检测算法,可以识别人体动作,一旦发现指定的人摔倒,可以立即向绑定人的手机发送通知,必要时报警或寻求医疗救助。

但有的地方并不方便被摄像头 24 小时捕捉怎么办?上海就想了一个办法,给通过智能水表来判断独居者生活是否正常。如果超过 12 小时智能水表的读数低于 0.01 立方米,可能就是人不在家或有了意外情况,当地的 “一网统管”平台就会及时预警,居委会上门核实。这一服务不仅备受老年人好评,就连不少 “单身狗”也表示想要拥有。

当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这样的数字化服务意识与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可穿戴设备或许是更简单易行的方案。

比如海外就有家属给独居老人安排上智能手环,通过室内定位技术和多种传感器来记录和监测老年人的日常,一旦出现较大的行为波动,就会向预设好的手机发送报警信息,让家属可以第一时间应对。如果老人忘记佩戴,还会发出通知提醒。

美国运营商 AT&T 推出的一款报警产品,可以检测佩戴者是否跌倒,同时与 AT&T 自己的移动宽带网络进行了紧密结合可以自动向事前预定好的紧急调度中心发出警报并传送配搭者的位置。设备上面还设有一个手动的呼叫按钮,内置一个免提听筒,按下呼叫按钮即可激活并同时立即发送佩戴者当前位置数据,一次充电可连续使用达 36 个小时——如果老年独居者能想起来及时充电的话。

这并不是无谓的担忧。日本就有公司发现,不少认知障碍症的老年人出门经常忘记带手机、手环等装备,但一定会穿鞋子,于是专门推出了一款带有卫星定位系统(GPS)的皮鞋。内置 GPS 芯片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进行定位。共享专用网站的 ID 和密码后,家人、熟人及看护人员就可追踪到位置信息。

如果老人不出门、不摔跤,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但老年往往伴随着多种能力的退化与病变,就拿帕金森患者老说,往往会出现手抖的情况,一旦家人无法及时监督,可能连吃饭服药都是问题。针对这一需求,谷歌早在 2016 年就推出了一款手持式机器人装置,为手脚不自主抖动的患者设计的防抖勺—LiftwareSteady。内置有微型计算机和传感装置,可以感知颤抖的方向和力度,然后通过电机反向运动来抵消一定的振幅,从而消除颤抖的影响。

此后,不少科技企业都打造了类似功能的智能防抖勺,可以让帕金森患者独自完成吃饭等操作。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独居生活也太不方便了,这么麻烦还不如合住或结婚。倒也不用这么悲观,解决了生存安全的问题,接下来,自然也应该思考,如何利用智能科技将独居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很多人想必都有过 “怀疑自己没锁门”“开关到底拔没拔”之类的烦恼,这时候就算不是独居者,一旦遇到室友外出照样抓瞎。

面对这种类似强迫症的烦恼,就有开发者搞出了一种智能传感器。贴在门上之后,如果用户着急出门忘记锁门,其就会自动向智能手机发送通知,提醒你及时回来锁门,不用离家好半天还在 “锁没锁门”和 “回不回去”之间挣扎。

有多少情侣是因为 “多喝热水”分手的,有多少子女担心异地父母的身体状况,那么智能家用急救箱可以考虑安排上了。与传统的家庭药箱相比,智能药箱可以提醒必备药物的紧缺和过期期限,避免需要时买不到药的尴尬。还可以根据设定通知服药,防止误服和漏服。也可以让关心的人及时了解独居者的健康状况,防止加重病情。这可比指望同住者的洞察力靠谱多了。

如果说上述都只是一些偶发的小麻烦、小状况,那么孤独感,可能会伴随独居生活的始终。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独居者并不是真的没有朋友,只是从工作交往中难以建立深远而长久的联系,和网络上的朋友也只是虚拟交流,几天消失不见对方也不会感觉到有哪里不对。

这也指向了物联网中的 “物”所对应的根本价值:智能硬件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享有更好的连接、陪伴与服务。

所以很多硬件厂商也开始朝情感陪伴方向思考,并交付出了许多有趣的产品。

比如以色列初创企业 Intuition Robotics 打造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伴侣,就以北欧女神 Elli 命名,来跟独居者互动,解决社交孤独。Elli.Q 能够主动和人进行互动,提议对方观看 TED 演讲、听音乐、玩游戏等;如果主人整天困在家里,外面天气也不错,她还会建议对方出去散步。并三不五时地询问主人是否想要通过 Facebook Messenger 等即时通讯平台与家人或朋友进行联系。

话题延伸到这里,或许会发现,独居的同时积极地享受生活,可能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三种视角缺位 独居需求智能硬件存在“无效智能”问题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话题

热点推荐

头条